隆万盛世_1136大明税改的尝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36大明税改的尝试 (第2/3页)

    若是推行考成法的前提下,朝廷依旧亏空,张居正的面子可就不好看,而且势必让更多人反对继续施行考成法。

    所以得出结论后,王国光不敢怠慢,连夜就把预算结果通知了张居正。

    而此时慈庆宫里,掌握大明权利的所有人都在,张居正也趁势就把此时拿出来说说。

    当然,亏空的理由貌似也是推给兵部,毕竟大头都是兵部那边账上的。

    魏广德的责任,貌似也不小。

    原本历史上,万历初期那几年,大明对外都是执行防守反击的政策,不管是对辽东还是西南,仗打得都很克制。

    其实本质,就是张居正不想花钱的缘故,要做户部漂亮的账面数字,让人看到他推行考成法的成效显著。

    不过这一世,穿过来一个几百年后的灵魂,在他的影响下,大明朝廷对外国策明显改变,有些事儿也不是他这个首辅可以说了算的。

    “户部计算亏空会有多少?”

    陈太后开口询问道。

    “若西南无事,亏空在百万两银子左右,主要是东番岛和南海水师的投入。

    原本计划为登莱水师筹措二十万两银子造船,工部出十万两,户部出十万两的计划,怕是也难完成。”

    张居正拱手说道。

    “魏阁老,对此你有何看法?”

    张居正已经把户部的困难抛出来,接下来就是想应对的法子。

    自然,魏广德就是首当其冲。

    毕竟朝廷今年的亏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造成的。

    魏广德刚才听到张居正述说时,心中其实就已经在想办法。

    要弥补亏空,左右不过就是开源节流罢了。

    不过朝廷的银子,进出有数,就那么些进项,节流肯定没办法,就只能想办法开源。

    可一旦开源,免不了被朝中老学究和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攻击为与民争利。

    魏广德略微思索,最终还是只能拿出那一招,先把此事应付过去再说。

    其实,大明朝现在经济可谓高度发展,就月港开港以来,江南工商业一片繁荣。

    只不过明朝创始人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税制有问题,导致民间经济繁荣,但是朝廷税收的增加却非常少。

    加之地方上官吏也上下其手,玩所谓的稳定,把增收的税收也做账给平了。

    当然,税还是收了的,只是没上缴到国库罢了。

    户部增加不了税收,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织机,现在每年大量只怕生产出来,通过月港流向海外。

    江南的织坊都选择增加织机的数量,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可是按织机数量收税。

    不管织坊一年产出多少布匹,一台织机一年要交多少匹布是硬性规定,朝廷多少都应该见到成果才是。

    另外,像瓷窑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朝廷这时候还真就没见到这笔增加的税收。

    魏广德知道,张居正其实也明白,只是不好插手。

    最起码,在那些人没有犯错误前,他们不好直接针对。

    官员腐败,上面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有官员出了纰漏,才会进行处理,而不会主动去清理。

    商税这个就是大明朝最大的坑,魏广德谨慎的性子自然不会去触碰,还是交给后来人去做吧,或许他们更有智慧破解这个难题。

    来自后世,魏广德自然也学会了一些推卸责任的法子。

    至于摆在眼前的难题,他也不是没有筹划过,其实很早以前他就已经有了想法。

    只不过,其中多少也牵扯到他自身利益,所以一直拖着,反正也没到那一步,能够少损失点就少损失点。

    此时陈太后和李太后都看向他,张居正、吕调阳和谭纶也都看着他,都在等待他给出答案。

    魏广德上前一步,向上面的太后和皇帝拱拱手,这才说道:“其实,这些年江南工商业恢复的很好,已经不复当年倭寇横行时乱像。”

    听到魏广德开篇这段话,两宫太后和小皇帝还好,可是张居正、了吕调阳和谭纶都齐齐色变。

    明朝政治家不可谓少,可始终没人敢动商税的念头,唯一敢出手的,也就是那位号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

    但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