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 (第2/4页)
,你纵然修了一辈子,能不能生到初级的天还成问题,而且相当成问题。能够一生修到人中再来,死后不走入畜牲道、地狱道,已经是第一等了不起了。” 善是道德要求,在社会上有积极意义。对于个人未来的际遇,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何况,谁来证明呢? “所以,要想生天,必须有道德,有心理行为的善行与禅定功夫的配合。禅定不一定是打坐啊!而是心理行为的宁静。真行善的人,心理行为自然宁静。宁静是禅定根本的基础,宁静程度的深浅就是禅定层次的深浅。那么,要想心理做到宁静,必须改进心里的情感、情绪、思想和外在的行为,绝对的静止,才能进入真正宁静的状况。” 不学会日中一食,不学会坐稳蒲团,当然是当不好和尚的。 “一般人盘腿打坐、练气功、听呼吸、念佛、持咒、观想,这是非常消极的修定,几乎不可能得定,因为这是你坐在那儿,暂时把自己的思想、心理行为,找了另外一个东西作寄托。譬如听呼吸,到临死时,呼吸停了,你听什么呢?又如你念咒,到了四大分离时,念头、意识提不起来,你又念个什么呢?你马上失去依靠。在没有依靠之时,你的心理状态,平生坏念头的习气,统统彻底地浮现、爆发。那个时候,你说我会打坐、念咒、听呼吸,想宁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除非你有见地,定力够。所以,光靠禅定打坐的功夫而想成道生天,那是自欺。” 这正是我近两年来的状况,用尽心思,就是降伏不了自心,总处在混乱的思维与情绪里。 “成道生天的道理很简单,从心理、行为开始,往善的方面来努力,要把自己的脾气、个性、思想、动作、言语等种种不好的习性、习惯,痛下决心的彻底改正过来。因此,从行善入道,念念为善,才有生天成佛的希望。” 有时改变习气并不难,如同我睡午觉。只是大环境好了,改起来也快。但是改心思和个性,就比较困难。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佛学不是大、小乘的分别,真正的佛学是五乘道,首先修“人道”——八关斋戒是天人的基本;其次才能修小乘的“声闻道”;再进一步修小乘的“缘觉道”;然后才是大乘的“菩萨道”。当然,五乘道只有一心,因此也可称为一乘道,本来一心而已。换句话说,就是从修正心理行为开始。” 这种专业名词,我还比较生疏。 “修十善业道一切善行,业报就生天,生哪個天是看你修十善业道的功德到什么程度。我们老问哪里是天堂哪里是地狱。你高兴时就如同在天堂,你苦闷时就如同在地狱。你体会一下,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一个长期处于快乐的人,是不是就生活在天堂?” 这只是个比喻,与万法由心相关。但是,我们要追求,是死后的确实境界,不仅仅拿心情来当饭吃。 “所以啊,应该发大悲心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露出真如本来的清净光明,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如。所以叫作客尘,这是中国文学加上去的。本性的光明是主体,外界的染污叫作客尘,靠修行才能把主体显示出来。” 客尘与真如,如果与善有关,那就将善与智慧联系起来了。 “譬如我们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平常看了这四个字,大家不大在意,因为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式的教条条文,把它当做鼓励人家的话。其实不是的,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无条件绝对地行善,帮助人家,有利于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这只能说明,善对心理因素的影响,这还不够。 “好多理论我不细讲,因为大家也没兴趣。我只讲结论与体会。真正修一切善,救助众生,人性的光辉自然发生,智慧便逐渐发起来了。一念善心起,智慧必然开展,甚至立刻就变。这就说明了一种唯心的功能,在善恶差别的作为上,它的作用是有这样大。” 这联系了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