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命运_第81章 赵国飞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章 赵国飞将 (第2/2页)

公元前3o6年修筑的。当时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楼烦,开了雁门、代城、云中、九原这些地方后,就开始修筑长城,东起于代城,经云中、九原,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长约一千三百里。这一段赵长城的遗址还断续绵亘于大青山、乌拉山、狼山之间。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曾利用了这一段赵长城的部分作为基础。

    长城的修筑,起源于大量的水利堤防工程。从春秋到战国,由于农民在生产斗争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建筑堤防的技术,各大河流都6续建筑了大规模的堤防。当时统治阶级在进行战争中,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运动性,很需要建筑大规模的防御工程,于是就利用建筑堤防的技术,把边境上原有的大河堤加以扩建,把原来的水利工程改造成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战国七国中,位于西方的秦国早在公元前461年就开始不断地在黄河旁构筑防御工事,目的在于防止魏国的进攻。关东六国,也都在各自的险要之地修筑了长城。

    匈奴领头曼单于率领二十万匈奴骑兵南下,随军的牛羊数十万,漫山遍野。匈奴人的兵锋直指李牧镇守的雁门关。雁门城既是雄关,也是赵国北方的军事重地。雁门关位于雁门山东西两山之间,东西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故名雁门关。

    雁门城守府。

    赵国大将李牧听闻匈奴大举南下,知道匈奴人是想趁虚而入。

    李牧抚了抚额下的白须,闭目沉思。一时间,老将军那伟岸的身躯仍然是那么的挺拔和高大,白色的须髯也轻快的飞舞着,真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啊!

    “上将军,匈奴人来着不善啊。邯郸抽调了咱们大部分的兵力,如今守城尚且不足,如何能够击退匈奴人。”副将司马尚担忧地问道。

    “既然无法防守,那么就主动进攻!”赵国大将李牧突然睁开了双眼,掷地有声地说道。

    “主动进攻?如何进攻?”副将司马尚是一员勇将,可惜智谋不足,疑惑地反问道。

    “奇谋妙计,最毒莫过于断水断粮,最狠莫过于水攻火烧!”李牧思索了片刻,沉声说道,“此次,匈奴人举兵二十万南下,但是匈奴人的后勤基本上都是依靠随军而来的数十万牛羊。有一点,大家都明白,匈奴人的数十万牛羊绝不可能聚集在一起,因为需要方圆上千里的草原才能勉强养活这些牛羊。那么这就给我们造成了难得的机会。”

    “二十万匈奴人,行军作战就按照三个月来算,至少带来了五十万牛羊。五十万牛羊分布在方圆上千里的草原上,加上冬季积雪下的牧草稀少,那么他们至少要分作上百个牧场。匈奴人在雁门关下至少有十万人,那么每个牧场的留守兵力不会多余一千。”副将司马尚缓慢地计算到,越想越高兴。

    “不错,老夫静心挑选出一万铁骑,分成五大队,远程奔袭匈奴人的牧场。如果成功,匈奴人没有了牛羊,如何能够在雁门久留!”赵国大将李牧也欣喜异常。

    赵国骑兵不用说太多,大家伙都知道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这改革事实上就是把马车兵换成一种模仿匈奴骑兵装备的轻骑兵!也就是胡服飞骑!胡服飞骑的装备应该一杆长枪,一把马上用长剑和一张短弓、两个箭囊!他们移动度非常快,来去如风。

    李牧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所以在北疆,赵国骑兵往往突然就出现在匈奴人面前,然后狠揍他们!所谓“兵贵神”,军队跑得快,那就是王道。

    为了让赵军更快,李牧还进行了军粮改革!他在北疆的时候,现草原平民的饮酒叫马奶酒。这玩意不仅是饮酒,喝饱了也特别经饿。于是李牧将之引入军队!李牧让飞骑每次就带一囊马奶酒和两个面饼,这样赵国骑兵可以吃上三天,却比其他粮食一天的重量还要轻很多!于是赵军的度更快了,来来去去,一天可以走几百里。赵国骑兵抓到匈奴人就打一顿后,又跑回家,装满马奶酒,又出来接着打。这招弄得匈奴人苦不堪言,就差没唤李牧做干爹。这些赵国骑兵被称为“赵国飞骑”!

    而李牧也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飞将军”!他的后人李广更是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美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