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天尊_第五百一十章娲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章娲瞳 (第1/3页)

    任鸿和风黎一路艰难前行,来到天路尽头。

    “看来天路并没有完成。”

    他们脚下,已经是最后一层台阶。再往前,是寂静虚空。

    膨胀与收缩同时进行的紫色漩涡缓缓运行,不断吞噬天路玉阶。

    但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半点声音传出,一切在无声中演化。

    任鸿肉眼可见的,自己脚下玉阶在漩涡摧残下,一点点出现裂缝,然后被漩涡“吃掉”。

    而在漩涡后面,是一道古怪的天堑裂缝。

    任鸿眺望天堑裂缝的对面,看到一片宏伟辽阔的宫殿群。仔细倾听,仿佛能听到低沉的哀乐钟声回荡在那片世界。

    “墓?”任鸿观察这片宫殿群的布局结构,自然而然联想到华胥山之中的九座天墓。

    “骊山派对接的空间,竟然是一座墓?”

    风黎也在观察这座墓,对照从雷霆中得到的“骊山城”信息。

    的确,这座神墓的雕刻风格,的的确确和骊山派一脉传承。但这座宫殿仿佛比骊山派更加古早?

    “如果它在骊山派之前,或许不应该从女娲界考虑,而是应该从太昊帝纪——等下……”

    风黎的神态从一开始的迷惑,然后是了然,最后是恐惧。

    她瞪大眼睛,连退数步,脑中闪现一个可怕的猜测。

    风黎好像明白,骊山天路对锚的时空是哪里。  “一……一群疯丫头,那个地方是你们能随便进的吗?”

    这时,她看到在墓群中的一座火焰神殿。

    神殿前的柱子上,束缚着一头硕大无比的凤鸟。它不断哀鸣挣扎,可不论如何挣扎,都无法从这座神殿脱身。

    “竟然是他?凤皇?他当年失踪,原来是被困在这里?而且是大罗真身被镇压?”

    风黎立刻抓住任鸿的手:“走,我们走!快离开这里!这个地方,我们不能去。”

    她惊恐万分:“这是一位古老存在的神墓!”

    “神墓?”任鸿不以为然。当年三代和骊山圣女谈情说爱时,也曾联手探索过几个神墓。

    那些神墓的机关,不过如此罢了。

    “这座神墓不同,别说咱们,就算把昆仑、碧游两家的道君全算上,都不能在这里活命!”

    风黎不顾其他,直接拉出任鸿,往下走。

    这时,一道天光从神墓空间射出。风黎看到凤皇元灵被召唤出来,落入骊山栖凤殿。

    同一时刻,天路尽头的紫色漩涡突然暴动,开始逆转运行。

    “糟糕!”风黎抓起任鸿,从天路向下飞奔。

    可刚走没多久,她感到自己体内的生气在缓缓流逝。一缕缕造化生气飘向漩涡,促使漩涡进一步扩张。

    紫色漩涡犹如一只眼睛,默默注视着二人。

    “娲瞳!”风黎彻底明白。骊山派这些傻丫头到底是怎么被坑的。

    碰见“娲瞳”,不死都不可能。

    任鸿被风黎从最顶端拉走,只好跟着赶路,并问道:“娲瞳?女娲之瞳?”

    “你应该知道,女娲氏作为骊山祖师,被视作造化万物的象征。”

    “但万物有生就有死,在没有幽冥世界的时候,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

    任鸿回头看了一眼,那只漩涡好像又大了一圈:“我只知道,生死法度和大地权柄历来是你们骊山派的禁脔。”

    “对。在骊山派中有一个认知‘生和死一体两面。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当一个事物具备造化之气,则被视作活物。而当造化之气消失,则被视作死亡状态。”

    在骊山派认知中,死亡不过是生灵失去造化之气的停止状态。如果再注入造化之气,就可以复活。

    生死大道,不过是造化之气存留的两种状态,是造化法度的衍生。

    “这也是太昊帝纪时代,众生对生死的认知。”

    风黎体内造化生机在这短短时间里,已削去一成。

    “太昊帝纪,执掌生死法度的神明,就是‘女娲氏’。那个时代,众生认为人的死亡是造化生机被女娲氏回收,一切的造化生机来自于女娲,又回归于女娲。因此,有了一个象征死亡的轮回大漩涡。”

    太昊帝纪的轮回,并非轮回灵魂,而是轮回天地间的造化。

    “这个眼睛,就是那个漩涡?”

    “女娲氏圣德无上,没有人敢直接将她祭祀为死神。被众生所恐惧的死亡女神,是女娲氏的另一个形象,一条七瞳之蛇。”

    七只眼睛的大蛇,象征女娲氏的瞑目状态。当它睁开眼睛,造化漩涡会夺走一切看见的造化生气。

    风黎解说速度飞快。

    但走到中途时,她脸色一白,整个人差点摔倒。

    任鸿连忙扶住她,掀开裙子。

    风黎下半身已经不由自主向蛇尾变化,同时出现石化的迹象。

    “这……你的生气被吸收了?”

    “这就是娲瞳。别说道君,便是天仙在这,也跳不过生气回归造化漩涡。”

    何止是天仙,纵是徐阴阳前世、金灵圣母巅峰时期,碰见娲瞳敢不跑路,而是直接迎上去?

    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