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回首已三生_第20章 这老爷爷,他不正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章 这老爷爷,他不正经 (第1/3页)

    回到图书馆自习室的吴楚之,专心的看着书,有个随身老爷爷,貌似也很不错啊。

    不懂的地方,或者教材本身有争议的地方,请教大卫斯文森,可比请教学校里的老师,来得便捷多了。

    所谓名师,便是‘人各异,因材施教’。

    本身有着极高的教学造诣,了解吴楚之过往以及思维模式的斯文森,确实是最佳工具人。

    甚至完全大材小用了。

    “西方微观经济学用虚拟的相等掩盖了真实的不等,而政治经济学用虚拟的不等掩盖了真实的相等。”

    “按照西微经,企业什么都没有得到;而按政经,工人什么都没有得到。显然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同一条线段的两个极端点。”

    “从经济学本身来看,西微经的模型建构更漂亮;从经济学以外去看,政经确实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两者都是19世纪经济学发展的璀璨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是最好的态度。”

    ……

    一老一少,在一问一答间,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

    “你这样看书不行,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在我看来,没法快速的学以致用。”

    良久,面对吴楚之的疑问,斯文森解答后,肃然的说着。

    吴楚之脑海里满是疑惑,“我觉得还行啊,小半天的功夫,大半本书我都看完了。”

    斯文森沉吟了片刻,“的确,书你是看了,理论貌似也懂了,但是这是别人喂给你的,还不是你自己的知识。

    坦率的说,你不是一个钻研理论的料子。”

    吴楚之合上了书,撇了撇嘴,“老爷子,不带这样打击人的啊。作为一个学生,貌似我还是很不错的。”

    做了十来年的‘别人家的孩子’,他有理由这么自信。

    “这不是打击,而是事实。我并不是质疑你的学习能力或者天赋什么的。

    你看过我的记忆,我也看过你的记忆,我们本质上,在接受知识的习惯模式上,是一类的,都不是什么可以沉下心去埋头钻研那些枯燥理论的人。

    所以我建议,在你打基础的时候,不妨多结合实际,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着手,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可能会更了解经济学的实质。

    经济学,这本来就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沉淀的应用学科,我个人认为你们华国的经济学教育有点本末倒置了。

    而且,对你来说,则更是浪费时间,你看书的目的,是为创业做自身理论准备。

    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你想做的事情,有帮助,但并不具有决定意义的。

    你需要做的是,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的解释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培养经济学思维,提高认知水平,让你将来的各项决策变得更理性。”

    斯文森很认真的说着。

    “我应该怎么做?”斯文森的分析,很有道理,让吴楚之也不得不心悦诚服,虚心求教。

    翻看前世自己的记忆,其实给自己造成了一个误区,认为前世的吴楚之是先有重生前的大量理论,而重生后通过认知差的变现获得成功。

    这其实没错,也是事实。

    但他忽略了一点,前世重生前的吴楚之,其经济学理论,其实也是来自于近二十年之久的实战积累,而后在金盆洗手开始教书后,慢慢总结并与原理互相参详形成的。

    “我建议换个方式读书,用博物经济学去观察世界,观察那个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吴楚之眨巴眨巴眼睛,“老爷子,说点人话行不?你认为我能听懂?什么是博物经济学?”

    斯文森不以为忤,“你先别管这个概念。很简单,你先看经济学的简单畅销书,那些书虽然属于科普性质,但里面有大量的实际经典案例可以供你去思辨。

    而思辨,则是学习经济学最为有效的方法。”

    “畅销书?我们老师说那些是小白写的,拿来忽悠人的。”吴楚之有些不理解了。

    斯文森无奈的说道,“学习经济学的,或者说经济学家,本身就是一个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人,写点烂书,挣点烂钱,难道不合理吗?

    所以,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