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二章 意外的法师 (第4/4页)
执著、固有的模式的时候都不是佛法。” 他见过法王如意宝,我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个大人物。可见,这位法师见过世面,有过正规的传承。 “有时候,我们为了改变恶的习气毛病,我们要断恶向善,在向善的过程当中你有没有打破所谓善的概念这种勇气呢?如果没有,那么你无法修行。虽然行善,在外在的缘起上比不行善要好得多,但是这个善已经和真正的佛法没有关系了。” 这种说理推导的方式,就是一种破,但我更想听的,是他立在哪里。有破有立,才有建设性。 “我起初对中国古代的庞居士有点不理解。庞居士是很有钱的,他到处布施,越布施自己家里越有钱,接受他布施的人越来越穷。他就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庞居士遇到一个云游的和尚,这是一位成就者。庞居士以前面所说的事情来问这位成就者这是什么缘故。云游的和尚说:你的慈悲害得别人生起了贪心,以贪心占你的便宜而造业;所以,他们越来越穷,是你害的。” 庞居士,一家四人均成就,这是居士界的标杆与大人物,可光照中国佛教的历史,举这个例子,反映了密教与内地显教,同属一家,同为大乘。 “因为贫穷最根本的因是贪。庞居士是已经开悟的大德,当他想到:原来这些人因为自己这样帮他们的原故他们越来越贪、越来越懒惰,这样的人不能致富,业障消除不了,现世勤劳的因缘也没有他们怎么能富呢!所以,他把所有的家产变卖以后全部沉入江底,没有再做布施。把家产卖的就剩几亩地以后,一家人种地而活。要是按我们的想法,那么多钱不作布施是不慈悲吧?但事实上,庞居士的行为是最慈悲的。这是被汉地大德十分赞叹的一种行为,是禅宗的成就者十分赞叹的一种行为。要是你们具足庞居士那么多的钱财,你们肯定要做所谓的好多好多的事情。” 这个故事,我还没听说过。晚上回去后,找万师兄求证一下。 “所以,我们没想通,是因为我们被慈悲相所迷了。我起初也是想不通的,认为庞居士的行为有些消极吧,应该把钱布施才对呀。可是有个问题:经常需要别人救济的人,这种人不可能致富;他会越来越贫穷,这种现象特别明显,我观察过好多。如果一个人偶尔遇到打击,你帮了一下这种人没事;如果一直老是需要人帮助,这种人最后能饿死。面对这种人的时候佛弟子到底该怎么做?当他遇到生命违缘的时候我们帮一帮;但我们是不能一直帮下去的,因为一直帮下去就是害了他;你一直帮下去是恶而不是善了。” 任何固有的束缚,都是自我的执着,包括善。这可是很让人震惊的话。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做善事容易;但是,行菩提道的做善事难比登天。普通的做善事,不用考虑别的,反正是帮你了,最后你是贪心也好,最后你越来越穷也好反正体现了我做善事的价值了。可是,如果是菩提道里的善行就没那么简单了。” 从佛理来讲,普通的善行只是前行。而只有智慧开了,悟道的人,他所有作为,无一不自动为善。 “如果你帮助他人的行为形成固有的模式,并且你认为这个就是对的,你不敢超越不敢打破,那么你修行不了。所以,工作和修行是一样的,清闲未必是正确,忙碌未必是正确。因为工作没有时间修行是不是就不好呢?不见得,因为修行的真正意义不是固有的一个模式,只要你相应到无我的义趣当中,即使你面对工作那也是修行。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工作的时候干扰的因素会多些,但你细观察,干扰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外境,是你根本就没有完全确定的认识“无我”的理趣。当面对纷乱复杂的事情时,有一定的禅定功夫会好很多。所以,要坚持禅修,有了禅修的功夫时,面对什么问题的时候都能提起你的正念来,就好办多了。” 他最后作了总结:“佛法的禅修不是说你必须谢绝了一切的打座就是禅修,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就以无我理趣为根本而安住一会儿,如是就能逐步将禅定功夫锻炼起来。” 所以,今天听到他的讲法,主要是破,所谓立:就是“无我”。但是,这是不好把握的,至少我现在,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