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国企困境 (第1/3页)
临安城内西侧,一条较偏僻的街道上,一座上锁的厂区。 一个中年男子拉下锁链,嘎吱吱推开铁门,带头走了进去,后面的陈大康父子和王国华随后跟着他进入。 一片荒烟漠草的景象顿时呈现在三人眼前。 宽阔的水泥地上满是龟裂,缝隙间顽强地生长着各种杂草,秋风瑟瑟,草摇蚁奔。 “李秘书,这就是张县长说得刚停业没多久?”陈笃忍不住问前面这个张副县长的秘书。 “地面做了有五年了,一直没有好好保养,本来准备今年年底重做的,可是......”李秘书尴尬地笑笑,“小陈厂长,还是进去厂区看看吧,那里情况还是不错的。” 陈大康也说道:“小笃,这种开放式的水泥场地本来就容易在夏季损坏,再加上如果长期没有车辆和人行走,反而会加重这种状况,我们还是跟着李秘书去看看厂区吧。” 陈笃点点头,“那就麻烦李秘书了。” 李秘书偷偷松了口气,带着三人往厂房走去。 陈笃一边走,一边四下打量,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心中思潮起伏。 昨天的武林招商会顺利结束,参会的11个地级市的百货商店和供销社,全部同达康日化签订了年度购销合同,总合同金额高达1320万,收到的明年第一个月预付款超过了100万。 相当一部分单位比较激进,签了100万以上,比如甬城的陈念辞,山阴的康经理,少量保守些的还是签了最低档的30万金额。 对于这些单位来说,30万金额的三种产品,分到自己店里以及下面各个县镇的下属单位进行分销,每家分摊下来也不过每个月几百元而已,真的只能说是随便卖卖,根本就不担心完不成合同指标。 要知道此前三个月,达康日化在临安本地的销售都已经超过30万了。 陈笃相信随着销售部深入到各个地区去开展促销活动后,这些单位很快就会再次进货,到明年年底能够参加港澳旅行团的人数将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应该是看到达康昨天的亮眼成绩,由宁革文邀请过来参会的临A县常务副县长张副县长在会后向达康日化提出了一项很有意思的动议,由达康日化来收购已经停产将近半年的临安洗衣粉厂。 建国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造就了中国国内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个县城都拥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无论是轻工业的毛纺、日化、服装,还是重工业的钢铁、热电、机械。 在这种模式下,除了一部分原料需要由国家调拨从外界流入外,每个县城每个城市其实都是一个完备的自给自足体系,产供销可以做到完美调度安排。 这也是计划经济体制最优化的结果。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的销售开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在更优质更便宜的外来商品面前,这种带有地域特色的封闭式生产销售模式几乎是一触即溃。 临安洗衣粉厂很不幸就在此列。 建立于解放后不久的这家老国营工厂,安逸地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在大变乍起的八十年代也曾奋起过。 85年,在原来厂长的力主和原来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厂咬紧牙关耗费巨额外汇从德国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6000双枪喷粉塔,第二年将年产量扩增到一万吨,其生产的天目牌洗衣粉曾经一度占据之江省半壁江山,可谓红极一时。 然而,随着老领导班子的相继离职,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忽视了产品更新、品牌建设和